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方案)
首先要更正的是,縱向設置的是拉桿,橫向的縮縫和脹縫才設置傳力桿。以橫向脹縫為例:當面層厚度為220mm時,傳力桿的直徑為28mm(φ28),傳力桿最小長度為400mm,傳力桿最大間距為300mm。再者,希望你仔細看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規范》JGT D40-2011. 根據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的有關規定,“采用強度級別400MPa 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 級不應低于C25?!?/blockquote>本文目錄
- 水泥混凝土路面拉桿傳力桿設置規定
- 三級鋼混凝土設計要求
- 什么條件下基礎需要做防腐
- 很多樓房頂上混凝土框架是干什么用的
-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有一句縱向受力鋼筋末端不應采用彎鉤或一端焊接形式這句話怎么理解
- 施工縫留設原則和處理方法分別是什么
水泥混凝土路面拉桿傳力桿設置規定
首先要更正的是,縱向設置的是拉桿,橫向的縮縫和脹縫才設置傳力桿。 1、左右半幅澆筑,中間設置的是縱向拉桿,拉桿的設置與你的面板厚度和板寬、板長有關。 以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層為例:當板塊為3m,面層厚度為200-250mm時,拉桿采用φ14螺紋鋼筋×700mm長度×900mm間距,并且距最外側橫向接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m(意思就是一塊板長為4米的板兩頭需要凈不小100mm的間距)。 2、傳力桿應采用光圓鋼筋。 以橫向脹縫為例:當面層厚度為220mm時,傳力桿的直徑為28mm(φ28),傳力桿最小長度為400mm,傳力桿最大間距為300mm。 3、傳力桿的設置是根據橫向縮縫和脹縫來設置的,意思就是有橫向縮縫和脹縫的地方才設置傳力桿,并不是板塊之間就必須設置。一般情況下,每200m設置一道脹縫,或其他道路相交處,與橋梁相接處必須設置。 這樣我給你幾CAD圖,給你看看。如果需要電子版的CAD圖,你在問我。 再者,希望你仔細看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規范》JGT D40-2011
三級鋼混凝土設計要求
根據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的有關規定,“采用強度級別400MPa 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 級不應低于C25?!比変摻钫檬荋RB400級別。所以相匹配的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25。
什么條件下基礎需要做防腐
生產管控中心基礎墊層施工完成后,現場技術人員未認真審閱圖紙,并存在墊層可以不刷防腐涂料的錯誤認識,后經查詢圖紙,圖紙上明確寫道:“承臺表面包括承臺底面及地下以下柱與墊層表面涂刷環氧瀝青或聚氨酯瀝青涂層涂層厚度>300um”。由于本項目靠近海邊,由《項目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詳細勘察報告》知:“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具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環境下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中等腐蝕性,在長期浸水環境下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根據《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標準》4.8.5要求,基礎應設墊層,且墊層應做防護。【問題處置】監督組下發監督記錄,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要求嚴格按照圖紙設計進行墊層防腐材料涂刷,并提醒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仔細審圖,深刻領會設計意圖,同時要求監理單位加強對現場的監管。
很多樓房頂上混凝土框架是干什么用的
很高興能夠為你回答這個問題!從圖片上看這個框架最大作用是為了防震,因為高層建筑對抗震要求很高,高樓樓頂的框架是柱梁,把大樓承重的立柱連結起來形成剪力。很顯然在這個建筑的設計中右側這整棟樓被作為剪力墻(也叫抗震墻)右側建筑的立柱與頂部的柱梁有效的連接起來,這種墻體既承擔水*構件傳來的豎向荷載,同時承擔風力或地震作用傳來的水*地震作用??拐鹨幏抖麨榭拐饓Α<袅Y構的側向剛度很大,變形小,剪力墻是建筑物的分隔墻和圍護墻,因此墻體的布置必須同時滿足建筑*面布置和結構布置的要求。剪力墻結構是利用建筑的內墻或外墻做成剪力墻以承受垂直和水*荷載的結構。剪力墻一般為鋼筋混凝土墻,高度和寬度可與整棟建筑相同。因其承受的主要荷載是水*荷載,使它抗剪抗彎,所以稱為剪力墻。剪力墻結構的側向剛度很大,變形小,既承重又圍護,適用于住宅和旅游等建筑。這個作用很大哦[靈光一閃]希望能夠幫到你如果你想繼續了解一下可以繼續往下看學習一下,在梁與柱的解釋中有強柱弱梁一說來看看吧[靈光一閃]強柱弱梁強柱弱梁(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指的是使框架結構塑性鉸出現在梁端的設計要求。用以提高結構的變形能力,防止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強柱弱梁"不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現在人們對柱的設計彎矩人為放大,對梁不放大。其目的表現在調整后,柱的抗彎能力比之前強了,而梁不變。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這樣梁柱一起受力時,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中文名稱強柱弱梁外文名稱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包含使框架結構塑性鉸出現在梁端屬于設計要求強柱弱梁如何去界定強柱弱梁案例強柱弱梁 的規范出處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如何實現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和強節點弱構件延性設計方法如何保證強柱弱梁強柱弱梁指的是強柱弱梁如何實現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強柱弱梁怎么調整結構延性基本簡介強柱弱梁是一個從結構抗震設計角度提出的一個結構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壞,因為梁破壞屬于構件破壞,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壞將危及整個結構的安全---可能會整體倒塌,后果嚴重。要保證柱子更"相對"安全,故要"強柱弱梁"。來歷二十世紀70年代后期,新西蘭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證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足夠彈塑性變形能力的能力設計方法。該方法是基于對非彈性性能對結構抗震能力貢獻的理解和超靜定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實現具有延性破壞機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證和達到結構抗震設防目標,同時又使設計做到經濟合理。強柱弱梁--結構對比能力設計方法的核心是,(1)引導框架結構或框架-剪力墻(核心筒)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鉸機構,即控制塑性變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現塑性鉸,即所謂"強柱弱梁";(2)避免構件(梁、柱、墻)剪力較大的部位在梁端達到塑性變形能力極限之前發生非延性破壞,即控制脆性破壞形式的發生,即所謂"強剪弱彎";(3)通過各類構造措施保證將出現較大塑性變形的部位確實具有所需要的非彈性變形能力。到二十世紀80年代,各國規范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能力設計方法的思路。能力設計方法的關鍵在于將控制概念引入結構抗震設計,有目的的引導結構破壞機制,避免不合理的破壞形態。該方法不僅使得結構抗震性能和能力更易于掌握,同時也使得抗震設計變得更為簡便明確,即后來在抗震概念設計中提出的主動抗震設計思想。原因第一,樓板的作用,在我們的結構設計中一般都是不考慮樓板參與整體計算的,大部分情況下是直接將荷載倒算的梁上,而在計算水*荷載(地震跟風荷載)的時候考慮樓板對梁剛度的提高作用,用一個中梁剛度放大系數(及邊梁剛度放大系數)來考慮樓板的作用,但梁配筋的時候又只考慮矩形截面,這樣一來形成了本來是T型梁承受荷載,鋼筋卻完全集中在矩形截面中,而T型截面的翼緣也沒有少配鋼筋(因為板中鋼筋不能少配),這從無梁樓蓋的配筋形式中可以發現我們現階段采用的設計方法一方面是非常費,另一方面還吃力不討好,對抗震規范的基本要求"強柱弱梁"沒有任何好處(其實還起到壞處)。所以,在以后的設計中應加強對樓板的利用,讓樓板參與計算必將是大勢所趨。強梁弱柱--造成原因第二,程序計算過程中沒有考慮柱剛域的影響,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對梁支座鋼筋的超配,支座處裂縫驗算對支座鋼筋的加大(說明:樓板及其配鋼筋對裂縫大有幫助)等都是造成"強梁弱柱"的罪魁禍首。第三,由于實際工程中都少不了砌體墻,而地震作用下砌體墻與梁一起運動,無疑對梁有一個較大的加強作用。而柱子一般情況下都是無依無靠的,任何情況下都只能靠自己的作用,也是造成"強梁弱柱"的一個原因。第四,在經常用到的SATWE計算程序中對柱的配筋計算仍不科學,眾所周知,柱是典型的偏壓構件,針對一定的柱子就可以得出其柱子的N-M相關曲線(即柱子的尺寸、混凝土型號、鋼筋等一定,就可以得出其破壞的包絡曲線),而SATWE程序在計算柱子配筋時采用的極值法配筋確實不安全的,可以認為柱子在設計階段就讓它有可能是"缺陷柱"。第五,地震作用下豎向地震對柱子的破壞作用將是致命的,從上圖也可以看出,在大偏壓情況下(M大,N小)隨著軸力的減小柱子越發不利,這也是形成"強梁弱柱"的一個原因。發展現狀現行規范中提到的"強柱弱梁"設計思想,希望塑性鉸出現在梁端,不要出在柱子端部,起到個很好的耗能增強延性且結構不至于垮塌的抗震思想。強柱弱梁式結構圖但是,2008年的5.12大地震過后,很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強柱弱梁"的構想在實際地震作用下,并沒有實現其目的。絕大部分框架結構的破壞,都是出現在柱子的端部,梁的端部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損傷。本人在綿竹、綿陽那邊發現梁端壞且柱端沒有壞的案例好像只有兩個。一個是一個學校的體育館外面的結構,柱子比框架梁大很多,此梁端部出現明顯的塑性鉸破壞,柱子沒有出現任何破壞;另外一處是在漢旺鎮的一個人壽保險辦公大樓里,該框架的縱向連系梁端出現了塑性鉸,橫向主框架梁沒有出現,并且這個樓面結構是預制樓板。在其余的眾多現澆樓板的框架結構里,很難發現梁端出現塑性鉸的破壞形態,基本都是柱子端部破壞。這是地震作用,在水*力作用下。那么對于豎向作用力了,根據這幾年碰到的實際工程,主要是一些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這種不均勻沉降產生的梁端彎矩和剪力類似與豎向作用力吧。在這些破壞的結構中,遇到過一些僅在柱端壞的,梁端沒有壞的;另外,即使梁端壞也是梁端底部損壞,梁頂幾乎沒有遇到損壞的。所以,有專家指出現澆樓板對梁端的貢獻絕對不能忽略,實踐工程的破壞也充分說明了這點。這方面的原因解釋和分析值得好好研究研究。相關規范是否需要作一定的調整。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有一句縱向受力鋼筋末端不應采用彎鉤或一端焊接形式這句話怎么理解
是受壓鋼筋不應采用偏置的機械錨固,也就是彎鉤和單側焊接短筋.
你支座寬度達不到錨固長度神馬的,肯定是受拉鋼筋吧,沒這個限制的.施工縫留設原則和處理方法分別是什么
一、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墻應留水*縫,梁、板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筑,不留施工縫。⑴ 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⑶ 對于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⑷ 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 的范圍內。⑸ 墻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 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⑹ 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 處。樓梯的混凝土宜連續澆注。若為多層樓梯,且上一層為現澆樓板而又未澆注時,可留置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中間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縫面應斜向垂直于樓梯軸線方向。施工中存在爭執原因是舊規范規定了樓梯施工縫必須留置在中間1/3區段,傳統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處,留置在梯段中間時,理論上是剪力較小,但施工時施工縫質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時容易產生已澆筑部位形成短時“懸挑”,反而不利于構件的質量控制。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豎壁上。⑻ 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二、施工縫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于素混凝土 結構,應在施工縫處埋設直徑不小于16mm的連接鋼筋。連接鋼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長度均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0d,間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圓鋼筋時 兩端應設半圓形標準彎鉤,使用帶肋鋼筋時可不設彎鉤?;炷潦┕たp的處理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 舊混凝土施工縫1.5m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范圍內的外露鋼筋(預 埋件)進行防寒保溫。2、當混凝土不需加熱養護、且在規定的養護期內不致凍結時,對于非凍 脹性地基或舊混凝土面,可直接澆筑混凝土。3、當混凝土需加熱養護時,新澆筑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 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C;與混凝土接觸的地基面的溫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開始養護時的溫度應按施工方案通過熱工計算確定,但不得低 于5°C,細薄截面結構不宜低于10°C。4、應鑿除已澆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松弱層,鑿毛后露出的新鮮混 凝土面積不低于75%。鑿毛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用人工鑿毛時,不低于2.5MPa。2)用風動機等機械鑿毛時,不低于10MPa。5、經鑿毛處理的混凝土面應用水沖洗干凈,但不得存有積水。在澆筑新 混凝土前,對垂直施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刷一層水泥凈漿,對水*施工縫 宜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膠比略小的膠砂比為1: 2的水泥砂漿,或鋪一層厚約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澆筑混凝土減 少 10%。6、施工縫為斜面時,舊混凝土應澆筑成或鑿成臺階狀。一、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墻應留水*縫,梁、板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筑,不留施工縫。⑴ 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⑶ 對于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⑷ 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 的范圍內。⑸ 墻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 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⑹ 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 處。樓梯的混凝土宜連續澆注。若為多層樓梯,且上一層為現澆樓板而又未澆注時,可留置施工縫;應留置在樓梯段中間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縫面應斜向垂直于樓梯軸線方向。施工中存在爭執原因是舊規范規定了樓梯施工縫必須留置在中間1/3區段,傳統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處,留置在梯段中間時,理論上是剪力較小,但施工時施工縫質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時容易產生已澆筑部位形成短時“懸挑”,反而不利于構件的質量控制。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豎壁上。⑻ 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二、施工縫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于素混凝土 結構,應在施工縫處埋設直徑不小于16mm的連接鋼筋。連接鋼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長度均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0d,間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圓鋼筋時 兩端應設半圓形標準彎鉤,使用帶肋鋼筋時可不設彎鉤?;炷潦┕たp的處理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舊混凝土面和外露鋼筋(預埋件)暴露在冷空氣中時,應對距離新、 舊混凝土施工縫1.5m范圍內的舊混凝土和長度在1.0m范圍內的外露鋼筋(預 埋件)進行防寒保溫。2、當混凝土不需加熱養護、且在規定的養護期內不致凍結時,對于非凍 脹性地基或舊混凝土面,可直接澆筑混凝土。3、當混凝土需加熱養護時,新澆筑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巖土 介質間的溫差不得大于15°C;與混凝土接觸的地基面的溫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開始養護時的溫度應按施工方案通過熱工計算確定,但不得低 于5°C,細薄截面結構不宜低于10°C。4、應鑿除已澆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漿和松弱層,鑿毛后露出的新鮮混 凝土面積不低于75%。鑿毛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用人工鑿毛時,不低于2.5MPa。2)用風動機等機械鑿毛時,不低于10MPa。5、經鑿毛處理的混凝土面應用水沖洗干凈,但不得存有積水。在澆筑新 混凝土前,對垂直施工縫宜在舊混凝土面上刷一層水泥凈漿,對水*施工縫 宜在舊混凝土面上鋪一層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膠比略小的膠砂比為1: 2的水泥砂漿,或鋪一層厚約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澆筑混凝土減 少 10%。6、施工縫為斜面時,舊混凝土應澆筑成或鑿成臺階狀。
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方案)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