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五大特征(藏族藍色石叫什么石)
藏族五大特征
1、藏族人最明顯的特征是鼻骨高,鼻孔大,這是為適應高寒地區缺氧和寒冷所致。
藏族藍色石叫什么石
藏族藍色石又稱作藍瑪瑙,是一種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寶石材料,具有深藍色的顏色,透射出奇特的光澤。在藏族傳統文化中,藍瑪瑙被視為吉祥、神圣的寶石,常被用作佛教手鏈、項鏈等裝飾品。
藏族信仰什么教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藥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藏文誕生地拉薩帕邦喀宮都有哪些傳說
西藏寺院巡禮——藏文誕生地、文成公主的“九層碉樓”!
娘熱溝是拉薩市的后花園,流淌在娘熱溝的溪水,被水渠導引后流經16座水磨坊。
其中,“甲米曲固”水磨坊不但曾是布達拉宮專用的磨坊,還被評為國家級文化遺產。
流經千年的溪水,不但磨細了五谷,還孕育出了西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藏文。
公元7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在高原上崛起,但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沒有文字一直都是個嚴重的問題。
貞觀八年(634年),唐朝第一次派使臣馮德遐回訪拉薩時,他對吐蕃朝廷的印象依舊是,“無文字,刻木結繩為約。雖有官,不常厥職,臨時統領?!?,但隨喜怒而無????!?/p>
正是這幅草莽初創的模樣,讓松贊干布第一次的求親“尚公主”的愿望,遭到了李世民無情的拒絕。
為了帝國能夠長治久安、繼續發展,在松贊干布執政的早期,他就開始選派人員去天竺(印度)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化。
但派去天竺的藏族青年,因難以適應當地潮熱的氣候,大量命喪天竺。最終,只有吞彌· 桑布扎學成回國。由此,創制藏文這件千秋偉業便落在了他的肩上。
吞彌·桑布扎的名字現已失傳,我們只知道他是拉薩尼木縣吞彌家族的傳人。其父吞彌·阿魯,是松贊干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吞彌”是其家族名稱,也有可能是家族屬地的地名。“桑布扎”為梵文尊稱,是天竺人褒獎他在學習期間敬重佛法、刻苦習修的行為而贈與的,意為“賢良之藏人”。
十五歲的吞彌·桑布扎,奉命帶領16名藏族青年,攜帶許多黃金,前往天竺,拜師求學。
臨行前,松贊干布拉住他的手,叮囑道:“吐蕃沒有文字,就好比黑夜里走路沒有光。你一定要將創造文字的方法學會,這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大功業!”
經過七年艱苦的學習,精通梵文、語法、詩學和佛經的吞彌· 桑布扎回到了吐蕃。松贊干布馬上命他,著手創制一套屬于本民族的文字。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吞彌·桑布扎開始在娘熱溝中的帕邦喀宮(亦稱“普隆喀”)閉關創制文字。
在閉關的三年里,他在傳承古象雄文字的基礎上,以梵文的50個根本字母為楷模,結合藏語言特點,創制了藏文30個根本字母;又從梵文的16個元音中造出4個藏文元音字母。
還在元音中,補充了元音“啊”、“迦”、“恰”、“甲”、“夏”、“沙”等6個字,并將梵文34個子音字中,去掉了5個反體字、5個重疊字,制定出了30個子音字的藏文。
藏文文字創造完成后,松贊干布身體力行,拜吞彌·桑布扎為師,刻苦學習,并下令吐蕃年輕貴族必須通曉藏文,朝廷將會定期進行考試,并對學習成績優良的給予獎勵。
隨后,他還命人在石板上用藏文刻寫了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這塊刻石目前依舊保存在帕邦喀宮內。
帕邦喀宮與藏文創立之間,雖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這座宮殿卻不一定,是為吞彌·桑布扎閉關建造的。
在拉薩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將帕邦喀指向了另一位西藏歷史的名人——文成公主。
據說,文成公主進藏之處,精通堪輿之術的她便對拉薩周邊地勢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東方如燈柱豎立,南如寶塔高聳,西如螺杯置于供架,北如蓮花開放。”
除此之外,尚有四大神獸護衛,“東方白虎,即格洞沃瑪;南方青龍,即藏布河(拉薩河);西方朱雀,即第不棟,北方玄武,即帕邦喀?!?/p>
四方神獸定位完畢后,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親自到拉薩北郊察看,果然在娘熱溝發現一方巨石,高出地面十幾米,形似伏龜一般(玄武)。“帕邦喀”在藏語里,便是“大石”之意。
此時,先入拉薩的泥婆羅赤尊公主已經開始修建大昭寺,但建寺過程極為不順。白天建,晚上便被“妖鬼所毀”。
無奈之下,赤尊公主派侍女帶一斗金沙,請文成公主卜算。文成公主提出,首先需要鎮壓拉薩周邊險惡地勢,再建鎮壓羅剎女各關節的鎮魔寺,最后再以白山羊馱土,填堵湖心眼,大昭寺才能建成。
可能是文成公主所說的內容太深奧,赤尊公主的侍女沒能記全,只記住了用白山羊馱土。結果,依舊是白忙了一場。
為此,赤尊公主很生氣,在松贊干布面前告狀。
松贊干布一番了解后,覺得文成公主說的極有道理。便在帕邦喀的巨石上,用紅爐鐵水灌凝大磚,建筑起九層高的碉堡,四面都用鐵鏈緊栓使其牢固,然后和兩位公主一起在碉樓內修法禳災。
修到第七天,忽然天雷滾滾,梵音怒放,傳下法諭:“所發宏愿,當獲成功!”
隨即,巖石上自然顯現出怙主三尊的影響。后由尼泊爾雕工在原圣象的基礎上,施以雕刻加工,形成了至今猶存的三怙主像。
現在帕邦喀宮下方的“三怙主殿”,主供便是這三尊圣象!
傳說當然不能盡信,雖然帕邦喀宮據說建成于布達拉宮之前,且松贊干布和兩位公主曾在此居住,被譽為“拉薩第一宮”。
但如果,當時真有高達九層的碉樓建成,與其說是為了讓公主居?。ǚ咸茣小盀楣鲃e筑一城”的記載),到不如說是為了構筑拉薩北面的防御體系。
因為,娘熱溝自古以來就是拉薩北方的交通要道,從此溝沿河谷而上,便可通達蘇毗故地。
文成公主所言的四方神獸之地,恰巧是扼守拉薩河谷四周的戰略要地,理論上都應建有軍事防御基地。
帕邦喀宮建成后,成為拉薩最初的五座道場之一(其他四座是大昭寺、小昭寺、查拉魯普、扎葉巴寺),二百年來香火不斷。
直到吐蕃王朝末代朗達瑪開始毀佛滅法,焚燒了帕邦喀宮,拆毀了松贊干布時所建的108座佛塔和所有建筑,帕邦喀宮就此淪為一座廢墟。
11世紀中葉,博多瓦·仁欽賽(1091~1165)和弟子扎嘎到帕邦喀朝圣,看到一片廢墟時非常痛心,便命弟子修復。
扎嘎遵從師命,扎嘎先修建了兩層殿堂,在策久拉康洞內修行數月,然后召集僧人修建了兩層殿堂,這時修持的僧人達二百多人。此后,噶當派僧人陸續修復了原有的佛塔、佛像,建立了佛殿。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執掌西藏政教大權后,對帕邦喀宮再次進行了維修擴建。其最鼎盛時期,曾有7000多名僧人在此學經,并由色拉寺進行管轄。
清朝以來,歷世達賴喇嘛都會到此禮佛、受戒,獲得格西學位之后會來此舉辦慶賀儀式,該寺堪布也依例由噶廈委任。
現在的帕邦喀已經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主要建筑由齋戒殿、勝樂宮和文成公主樓組成。
三怙主殿(齋戒殿):位于寺院最前方,殿外左側石墻上有一顏色十分鮮艷的大眼,傳說是色拉寺后山自然顯現的勝樂金剛三眼之一(另外兩眼分別在格日寺內以及扎西曲德日追東面的山洞內)。
該殿主供天然形成的三怙主(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佛壇的右側(朝佛者面對佛壇時的左手邊)有一尊千手觀音。
據說這座觀音像一直在顯靈變高,當初該像能輕松放入佛龕,如今該像頭抵佛龕頂部。
六字真言刻石:順時針繞至齋戒殿右墻,可見墻上有一塊藍底金字石碑,題寫著觀音六字真言。
這便是傳說中,西藏第一塊用藏文刻寫的石板。有人說其由吞米·桑布扎所寫,也有人認為它出自松贊干布的手筆。
吉祥天母洞(十日殿):自齋戒殿沿著背后的大石左邊順時針繞,可經過大石下方的小洞窟,稱“十日殿”。
這是因赤松德贊、蓮花生、靜命在此修行十天而得名,洞內供奉有蓮花生等圣像,墻上的天母雕像,傳說是天然顯現。
帕邦喀頗章(勝樂宮):從十日殿繼續向上走,即可到達勝樂宮。
此宮據說便是松贊干布時期,九層碉樓的遺跡。經噶當派祖師以及后代復興,該宮殿原址建成了如今的勝樂宮。
扎薩頗章(文成公主樓):與勝樂宮對立,為黃色建筑,是文成公主曾經居住的場所。
樓內如今也是佛殿,該樓門外不遠處,有文成公主親手種植的桃樹,如今仍然正常生長。
不論帕邦喀究竟是為吞米·桑布扎閉關造字所建,還是為文成公主居住所建。在它歷經千年的漫長回憶中,都和西藏文化結下了不可斷絕的聯系。
今天,當我們親赴娘熱溝帕邦喀,所膜拜的是它供奉的佛像呢?還是它身上彌漫著的,厚重的西藏文化?
藏族信仰什么教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
藏族雕塑有哪些藏族五大特征(藏族藍色石叫什么石)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