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看懂鉚工圖紙(軍模是如何根據實物設計出來的)
本文目錄,1、,怎么能看懂鉚工圖紙,2、,軍模是如何根據實物設計出來的,3、,圖紙怎么看,有什么好的方法么,4、,蘇系戰機和美系戰機本質上區別在哪里,5、,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步驟/一,鉚工圖紙是三視圖,首先要知道三視圖之間的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從三個角度來看一個物體,這三個角度叫它們 主視,俯視,側視(左視圖,右視圖),步驟/二,當一個物體正放在一個平面上的時候,從正面看為主視圖,從側面看為左視圖跟右視圖,從上面看,為俯視圖,就如一個物體,被一束燈光照射出一個影子一樣,光源的位置,就是所在的位置,而在墻上出
怎么能看懂鉚工圖紙
步驟/一
鉚工圖紙是三視圖,首先要知道三視圖之間的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從三個角度來看一個物體,這三個角度叫它們 主視,俯視,側視(左視圖,右視圖)
步驟/二
當一個物體正放在一個平面上的時候,從正面看為主視圖,從側面看為左視圖跟右視圖,從上面看,為俯視圖。就如一個物體,被一束燈光照射出一個影子一樣,光源的位置,就是所在的位置。而在墻上出現的影子,則是一個視圖。這種影子,就是投影。
步驟/三
一個物體的三個視圖,跟一個立體圖。當一個視圖中,有虛線的時候,那么虛線是代表在這一個視圖中,不能直接看到的,隱藏在中間或者后邊的線或是邊。
步驟/四
在比較復雜的構件中,如果3個視圖無法明確表明構件中重要的部分,還會有輔助視圖來配合,例如:局部放大圖,斷面移出圖,剖視圖。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軍模是如何根據實物設計出來的
作為一個曾搞過1/144比例國產外貿武器模型的人,咱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首先應該選擇一款大眾比較熟悉的型號,這既是為了未來效率考慮,也是為了便于獲得圖片和三視圖。另外還得預先確定比例,這跟后面3D建模直接相關。如果有三視圖的話,那么將外形進行三維設計是比較容易的,工業設計類的畢業生理論上將都能搞定。如果沒有現成三視圖,那么就比較要命了。需要對相關的武器進行大量拍照,并對一些可以測量并作為參照物的部件進行實地測量。然后結合照片和實測數據先繪出三視圖。能完成這一工作,而且拿出來的成果比較準確的幾乎都是模型圈的大神了。早年陳應明先生就擅長此道。當然相關單位搞逆向工程和裝備情報的很多老先生也擅長此道。
有了三視圖之后就要開始三維建模,現在可以借助一些軟件,早年這步相當不容易,很考校制圖能力。不過也見過工廠的老爺子用白口鐵看著三視圖直接出零件外形模型,完全是人肉3D打印。
有了三維建模,要再根據比例對模型進行修正。這在小比例模型上影響比較大。比如一些鉚釘,在小比例模型上要做失真的放大,最終的效果可能比較驚艷。再就要設計開模,流道水口這些要恰到好處,既方便生產又不影響制作。事實上這個步驟更要求經驗,因為零件生產之中會出現很多奇怪的問題,不玩模型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圖紙怎么看,有什么好的方法么
用投影的方法看圖,立面,平面,側面。三個方向,就是三個投影。
蘇系戰機和美系戰機本質上區別在哪里
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實,在第一代噴氣機時期,蘇系戰機和美系戰機區別不太大,兩者幾乎系出同源,都是在二戰德國噴氣機技術的基礎上發揮出來的。所以,冷戰初期,什么蘇系、美系的,技術上都差不多。
比如,當年曾經在朝鮮戰場上打了“平手”的米格-15和F-86,各方面都非常接近,甚至光看外形特征,長得就跟雙胞胎似的(下圖)。
到了二代噴氣機時期,蘇系和美系的區別開始愈發明顯了。
蘇系戰機發動機勁大、火猛,更加偏重于高空高速和空戰;
此外,跟地面裝甲武器的思路一樣,都是講究高產量、大消耗、維護方便,皮實。不太考慮發動機壽命,反正量大,生產成本低,使勁糟唄。
而此時,美系戰機則關注于多用途作戰、遠程交戰、電子壓制性能等方面,飛機壽命比蘇制戰機要長的多,研發方向相對偏重于綜合性能。這種思路,雖然短期內可能顯得弱些,但其實更有后勁和發揮的余地
這一時期,在越南戰場上,發動勁大、火力兇猛的蘇系戰機,曾經給美系戰機帶來過困擾和重創。
到了三代噴氣機時期,兩者的區別就更鮮明了。配合著升級后的戰術,美軍機的后勁優勢開始秒殺蘇系戰機。
此時,美系戰機為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充分利用預警機、電子戰和遠程、中遠程空空導彈,盡量避開近戰格斗;
蘇系戰機雖然火猛,勁大,但精準性和系統化方面已經開始落后,有勁也使不出來。
比如,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的米格對峙伊朗的F-14,顯得很費勁。
還有著名的貝卡谷地之戰,充分證明了電子戰在戰爭中的關鍵角色。飛機性能再強大,也得搭配著系統化的作戰數據鏈,否則處處都可能是陷阱和埋伏。
當年,貝卡谷地的“薩姆―6”防空導彈陣地被以色列導彈襲擊后,敘利亞空軍緊急從國內派出了60余架蘇式米格-21、米格-23前往增援。然而,敘境內的戰機剛起飛,就被以色列的E-2C預警機捕獲并被誘至指定地點,敘以雙方150余架飛機進行了一場空戰。由于以軍的F-15和F-16戰機都配備了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在空戰中無一損失,而敘軍則掛掉了29架米格。
第二天上午,以空軍用同樣的辦法對敘軍發起了進攻,敘利空軍52架飛機和7個導彈連無一幸免,而以軍再次全身而退。此番較量,可謂震驚世界。
很顯然,蘇制戰機主打的高空高速,火力猛的特色,在開始信息化的美系戰機前,基本上都沒有什么發揮作用的機會。
到了四代機時期,蘇/俄戰機吸取了教訓,也開始往信息化、系統化和人機交互方向使勁,非常重注與預警機的配合。
俄系的四代機跟美國的四代機比,設計思路比較相似,只是由于缺錢的緣故,各方面做的不算太到位。
四代機主要活躍于冷戰后。但此時,俄美兩國戰機的較量多發生在軍事演習之和地區沖突中,實戰中相遇的幾率比起前面那半個世紀,要低得多。在僅有的幾次正面交鋒中,比如,南聯盟戰爭和本世紀的中東戰場上,面對西方大規模的電子壓制和預警機的支持,貌似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不過,單說飛機性能的話,俄系四代機的大推力發動機雖然速度快,機動性好,但電子飛控技術上還是落后于美系戰機。
在三代機和四代機上,我們還可以觀察到,俄美戰機的一個明顯區別——美系戰機很多為單發布局,但蘇/俄系戰機一直堅持兩個發動機的設計。
(蘇-27就是雙發戰機中的典型設計)
很顯然,這跟兩國的戰術思路和實際國情有關。
俄羅斯地域遼闊,也對飛機的巡航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不同于美軍的高低搭配摻和著用的習慣,比如F-15和F-16的混搭。蘇/俄系戰機主要是“職能區分”,他們看到,在格斗中,重型雙發戰斗機可以很好的壓制單發戰機,于是,非常用心的把三四代價都設計成了雙發。
此外,這也符合毛熊暴力美學的風格,人家的民族性格就是追求大,大,大......
到了當今的五代機時期,相對于F-22和F-35,關于蘇-57的隱身性能,至今有很多爭議,搞得外界一直懷疑它可能不是一款真正的五代機。蘇-57曾經多次被瞧見外掛粗獷的外掛導彈,還有從正面就能看到渦輪發動機的風扇葉片,那雷達電磁波的反射效果,估計也杠杠的...
不過,后續蘇-57升級了發動機,蒙皮涂裝也改進了許多。據說,改造后的蘇-57,機動性非常理想,還有那個涂裝,不但有很好的隱身功能,甚至自帶了“防曬”作用呢。
為了塑造蘇-57的正面形象,去年俄羅斯曾經下本兒拍了一部紀錄片——《從T-50到蘇57》。片中,蘇-57現任總設計師米哈伊爾·斯特列茨對中美俄三國五代機性能進行了評價,鏡頭前非常自信的表示——“世界上符合五代機所有特征的只有蘇-57,美系戰機根本達不到俄羅斯的標準......蘇-57在所有能力上都超過美國戰斗機。
最后,還意味深長的說——蘇-57編號的含義就是22+35=57,指——F-22+F-35的性能之和等于蘇57.....”,呵呵
其實,各國飛機性能的異同,也跟其預想的制勝模式和作戰理念有關。比如,中國想中遠程干掉對手;而美國則是講究隱身逼近,搞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毛熊這邊呢,偏機動,要求個大,發動機禁得起折騰,能量產,續航能力強。
所以,總體上看,相對于蘇系,美系飛機的技術水平還是要領先一些。蘇/俄系戰機的性能特點,除了缺錢外,也形象的反應了蘇聯/俄羅斯自身的作戰需求和民族性格。
殲11、15、16外觀相似,三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也許盯上這張圖,看上一會即能明白,殲-16是雙座、雙前輪和低可探測性涂裝,沒有空速管。殲-15是三翼面布局,海軍涂裝,有著艦鉤。殲-11雖有雙座,但是單前輪,其它方面,對于普通受眾來講,則比較費勁。比如說差別在發動機,今后這三型飛機,都將換裝國產發動機,況且與俄制細微的區別,還是難以辨認。大致就是這些,殲-15比較好認一些。殲-16低可探測涂裝也易辨識,那么今后剩下的只有殲-11B和殲-11BS了,還要使用一段時間,在可見未來十年內,這三型飛機仍然還是主力戰斗機。抽一點空,辨一辨,有助認識這三款機型。下面簡單說一說。
●殲-11要在制空。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引進蘇-27和雙座教練飛機,并引進了生產線,也就是100多架的樣子,作戰任務以制空為主,模擬數字化飛控,我國實現國產化以后,相繼推出了殲-11B和殲-11BS,前者作為制空主力,后者用于教練機使用,機體結構上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解決了作戰一時之需,生產數量不多。主要不符合主流戰機發展趨勢,我們國產化以后,主要的作用,可以使用國產導彈了,不再受制于原裝只能使用俄制武器的缺失。
●殲-15滿足上艦需要。有了航母,必有艦載機,與俄有關蘇-33談判也多年,因價格,技術產權等問題,一直扯扯不清,索性自家制造。經過多年努力,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完成了中國第一架艦載戰斗機的制造。據傳使用了四余度電傳操作系統,航電非常先進。不過出過二、三次事故,據媒體分析,可能在大迎角起飛時,有點失速問題,出自戰機本身氣動問題。因此生產數量有限,現在還不能滿足國產航母部署需求。不過,我們不會望而卻步,期待在殲-15雙座及其改進型,一勞永逸地解決。
●殲-16,終極型蘇-30。把殲-11的事業推向極致,這應是我國在殲-11身上最后一次折騰,成為一款第四代戰斗機。作為多任務型,使用了一定隱身技術,按最高端四代而打造,經過空軍列裝入役使用,受到一致好評。殲-16今后必將走得更遠,對空軍還是海軍航空兵,會裝備一個不小的數量。蘇-27作為一款非常棒的飛機,我國引進以后,主要使用全部國產技術生產了這三種改型。
工業產品三視圖素材怎么能看懂鉚工圖紙(軍模是如何根據實物設計出來的)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